
Q1: PBO 與 PB 的主要差異是什麼?
A: PBO 在皺褶結構上新增油溝,可導引油膜並提升在帶油工件上的密封與防滑表現;PB 則偏向一般乾式或低油膜工況。
Q2: PBO 適合哪些工件與表面?
A: 帶油膜或可能殘油的金屬板材、衝壓件,以及斜面、弧面、不平整或具紋理的金屬表面。
Q3: 尺寸如何選擇(ø35~110)?
A: 依有效接觸面積、工件重量與循環時間選型;油膜厚或表面較滑時,建議放大尺寸以增加接觸面與抗滑能力。
Q4: 是否需要額外的機械緩衝器?
A: 一般不需要。皺褶本體已提供行程與緩衝;若落差大或衝擊特別強,再評估外加緩衝機構。
Q5: 材質 N/S/U 如何取捨?
A: N(丁腈)耐油泛用;S(矽膠)較柔軟、不易留痕,適合易留痕工件或較高潔淨場域;U(聚胺酯)耐磨、回彈快,適合高循環的搬運節點。
Q6: 在高含油環境會影響吸附力嗎?
A: 油膜會降低摩擦係數;PBO 的油溝可改善密封與抗滑性,但仍建議調整真空流量、節流與移載加速度,必要時放大尺寸或增加吸盤數量。
Q7: 皺褶行程會不會拖慢取放速度?
A: 皺褶行程可吸收位移與誤差;在循環時間極短的工站,建議實測回彈與密封建立時間,必要時調整尺寸與真空設定。
Q8: 是否相容現有夾具與接頭?
A: 多數情況可相容;請確認螺紋/接口型式、可用行程與外徑空間。導入前建議先行小量測試。
Q9: 清潔與保養建議為何?
A: 定期以無塵拭布去除油泥與粉塵,薄唇與皺褶避免長時間浸泡強溶劑;若密封下降或出現裂紋、硬化,請更換新品。
Q10: 可否用於較重工件或高速搬運?
A: 可以,但需依重量/加速度計算吸附力並留安全係數;對重載或高速工況,建議多吸盤分擔並優化佈局與加減速曲線。